官微

微信服务

新浪微博

下载客户端

中国军视网APP

iOS版

中国军视网APP

安卓版

下载手机客户端

首页 备战正文

2016-10-21

解放军报

楚亚楠

马永生

强军兴军 长征精神

分享到: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×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

1568686f51c72056610307_副本

翻阅历史画卷,伟大的长征体现出的战斗精神,穿越时空,历久弥坚。这种精神集中体现在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,勇往直前,压倒强敌,无论任何时候决不能丢。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,继承长征战斗精神,必须采取切实路径使之融入官兵血脉,融入强军兴军的各个方面,焕发新的活力。  

融入理想信念。据统计,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走37公里,平均每前进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将士牺牲。在“敌军围困万千重”的逆境中,中国工农红军忍受酷暑严寒、干渴饥饿,翻高山渡江河,转战10多个省,进行了数百次战斗,终于从几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生路。如此强大的动力,唯有理想信念方能支撑,它激发起无私无畏、不怕苦不怕死的战斗精神,从而使我军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。实践反复证明,作为军人,只有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,才能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、所追求的理想坚信不疑,并为之奋斗。如果丧失了理想信念,就会导致精神空虚、斗志丧失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广大官兵只有坚定理想信念,才能为战斗精神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。要借鉴长征经验,紧紧扭住坚定理想信念这一关键,着力解决“为谁打仗、为何而战”等根本问题;大力强化牺牲奉献精神教育,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、苦乐观、得失观;重视学习研究现代战争特点规律,切实把过硬战斗精神建立在思想进步和科学认知基础之上。  

融入严训严管。战斗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。不仅仅在长征中,放眼整个革命战争年代,我军的每次胜利都是与战斗精神的强大密不可分的。论武器装备、论交通、论通讯,我们的条件都与敌军有天壤之别,而战斗精神却是我军最强大的优势,是我军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法宝。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们凭着“要桥不要命”的精神,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向前,保证红军赢得了战略主动。抗日战争时期的刘老庄战斗,82名指战员凭着顽强战斗意志与3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寇激战一天一夜,打退日军五次进攻,迟滞了日军行动,光荣完成掩护主力撤退的任务。抗美援朝战争中,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美军,我军“一口炒面一口雪”,以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。敌军“钢多气少”,志愿军“钢少气多”,形象地阐明了战斗精神对于夺取胜利的极端重要性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,要认识到无论武器装备怎样发展,无论军人的科技文化素质怎样提高,生与死、苦与累、成与败始终是关乎战场存亡的永恒主题,坚定的意志、顽强的作风、过硬的战斗精神仍然是战斗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。越是先进的武器装备,对人的心理稳定性和科学判断力的要求就越高,武器装备再先进也代替不了战斗精神。因此,必须多渠道多途径把战斗精神培育纳入实战化军事训练、纳入经常性管理,把练技术练战术与练思想练作风结合起来,把抓训练抓管理与抓培育抓养成结合起来,统筹计划安排,切实让官兵经受磨砺考验、形成行为自觉,推动部队战斗意志在实战化训练中锤炼强化、战斗作风在严格管理中塑造养成。充分发挥重大任务对战斗精神的砥砺和促进作用,注重引导官兵在真实敌情、复杂情况和困难条件下经受极限考验,培养闻令而动、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,强化报国为民、当兵打仗的职能意识,磨砺不畏艰难、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,真正做到每执行一次重大任务,部队战斗精神就得到一次淬火升华。  

融入制度文化。长征中,面对“大渡桥横铁索寒”,面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一项项任务,面对生还可能几乎为零的险境,红军将士们义无反顾。这背后既渗透着我军一代代英勇作战的文化传承,也体现出纪律如铁、使命如山的担当。新形势下传承长征精神,激发军人的战斗精神,既要强调敢打必胜、牺牲奉献,又要发挥政策制度的调节作用和文化的熏陶培育。政策制度带有根本性长远性,加强战斗精神培育,必须坚持以鲜明的导向、健全的机制、刚性的措施,促进培育工作常态坚持、长效落实。要强化想打仗能打仗的选人用人导向,健全聚焦中心真抓实备的工作机制,同时树立崇军尚武的良好风尚。进一步完善战斗精神培育的制度机制,确保行之有效的培育做法能够长期坚持、发挥作用。战斗文化是滋养战斗精神的深厚土壤,要坚持把打造战斗文化作为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,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,积极创作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产品,开展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,建设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环境,更好地感染熏陶官兵、振奋军心士气。

战斗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,不是喊出来的,而是经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培养和艰难困苦的反复锻炼形成的。无论时代如何变化,每一名军人都不应忘了自己的职责,战斗精神的培育永远在路上。


每月榜单
用户评论